《斯通纳》是美国当代作家约翰·威廉姆斯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65年。

1 前言

9月初的时候就读完了这本书,现在有时间写下读书感悟。这本书可以说是我的启蒙读物,在读这本书之前是没有读书的习惯,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很有意思,里面有一些片段仿佛就是我的个人写照,一个人穷极一生,应该听从内心的召唤,活出自己的本色。


2 经典语录

  1. 爱不是最终目标而是一个过程,借助这个过程,一个人想去了解另一个人。
  2. 从长远看,各种东西,甚至让他领悟到这点的这份学问,都是徒劳和一场空,而且最终要消解成一片他们撼动不了的虚无。
  3. 我们最终还是属于这个世界,我们应该早知道这点。我相信我们是知道的,但我们得退出来一点,假装一点。
  4. 他发现自己有些迷茫,怀疑生活是否值得过下去,是否曾经有过生活。
  5. 斯通纳还非常年轻的时候,认为爱情就是一种身心的纯粹状态。
  6. 你必须牢记自己是什么人,你选择要成为什么人,记住你正在从事的东西的重要意义。
  7. 你对我的百般注解,构不成万分之一的我,却是一览无余的你。
  8. 感官突然被打开了,也就是诗突然找上了他,从此感受力都不一样了。
  9. 年纪更大些的时候,回首自己本科前两年,斯通纳仿佛感觉那段时光虚幻不实,压根就属于别人,那段已经逝去的时光,好像不是他习惯的那样正常流逝,而是断断续续地流逝着。一个片段跟另一个片段互相重叠着,但又从中分离出来,他还感觉自己从时间中被移了出来,旁观着时间在自己面前流逝,像个宏大、并不均匀地翻转着的立体景观。
  10. 父母见到他后很开心,他们好像并不怨恨他的决定,但他发现自己跟父母无话可说;而且,他意识到,他和父母已经逐渐形同陌生人。他感觉自己的爱因为失落反而更强烈了。
  11. 从寒冷的休息室走进客厅时,温暖向他扑过来,好像要把他朝后推回去;里面人们慢慢吞吞的轻语声,因为他打开门后释放出来,刹那间,由于耳朵还不适应,低语声如波涛汹涌。

3 自知,重启人生航向

斯通纳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他带着父亲改变农场的期望,去哥伦比亚分校学习农业。第一学年,他像在农场干农活一样,兢兢业业地做功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斯通纳对此很满意,他觉得父亲的期望会实现。

但第二学年,新增的文学概论课让他苦恼不已。那些文学作品,就像变幻莫测的浮云,无论他怎样苦读,都无法明白其中的含义,以至考试差点挂科。为了顺利毕业,他只能起早贪黑,利用一切时间来学习。

即便如此,那些文字依旧晦涩难懂,就在他快要绝望之际,一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这天,斯隆教授像往常一样,用低沉而柔和的声音朗读着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当他读到“目睹这些,你的爱会更加坚定,因为他转瞬要辞你溘然长往”时,斯通纳感到有什么东西在脑海里闪动,他情不自禁地跟着斯隆教授默读起来。读着读着,那些晦涩的诗句变得清晰,其中的深意也浮出水面。

这个发现让他既惊且喜,只觉着心中涌起一股浓烈的渴望,渴望对这些诗句一探究竟。对此,书中这样写到:“他的自我意识开始苏醒,他从来未以这种方式感知自己。

很快,到了下一学期选课的时间,斯通纳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中。一边是自己对文学的渴望,一边是父母殷切的期望。

顺应己心,父母失望;顺应父母,失去己心。

几经挣扎,他还是无法舍弃文学,于是瞒着父母,悄然弃农学文。原本要秉承父业的他,最终顺利地拿到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的终身讲师。

作家伍绮在《无声告白》里写到:“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可有太多的人,却追随他人的脚步,背负他人的期望,活成了他人想要的模样。

对此,心理学博士陈海贤说:“找到自己,是你在这个世界存在的理由,是你在这个世界活着的证据。”如果把别人的地图当成自己的路,最终只会迷失方向,只有从内心认知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航向。


4 坚守,不惧人生磨难

成为大学讲师的斯通纳,本以为可以给学生们安安稳稳地授课了,可就在此时,美德战争爆发了。一时间,全校师生群情激昂,争相报名参战,同事们纷纷邀他一起参军。

望着一张张狂热的面孔,斯通纳不知所措:去了,就要放弃理想,无法教学;不去,会被误认为贪生怕死,遭人唾弃。

无奈之下,只好去请教斯隆教授。斯隆教授盯着内心纠结的斯通纳,沉静地说:“你必须牢记自己是什么人,你要选择成为什么人。”这句话如醍醐灌顶,让斯通纳顿时惊醒,他毅然拒绝同事的邀约,在众人异样的目光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工作。

在哪里播种,哪里就会开花结果。

当斯通纳认清了自己的理想,把热情倾注在文字里时,他的课大放异彩,不仅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就连校长也赞不绝口。

可人生又怎会一帆风顺,磨难总是来得出其不意。

系主任的得意门生沃尔克,也想当老师,于是选修了斯通纳的研讨课。课堂上,沃尔克仗着自己与系主任的关系,只乐于哗众取宠,无心踏实学习。论文答辩时,他张口结舌,答非所问,斯通纳毫不犹疑地否决了他。

这让系主任大为恼怒,几次让斯通纳改判,都被斯通纳一口回绝。斯通纳深知得罪系主任的后果,可他仍固执地说:“如果我让沃尔克通过了,他将来成为老师,那将是学生们的灾难。”

此后的岁月里,斯通纳便生活在系主任的百般打压中;

不让他继续执教研究生的课,改为教授新生;把他的课程安排得凌乱不堪,使他不能专心写作;甚至阻止了他的晋升,让他只能做个副教授。

斯通纳顶着巨大的压力,默默地承受了这一切。他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天地中,锲而不舍地耕耘,不仅出版了新书,就连所教的科目也是年年第一,成为学校的传奇。

康德说:“我早已致力于我决心坚守的东西,我将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什么也无法阻止我对它的追求。”

斯通纳完美地演绎了这句话,他坚守在自己的一隅,明知磨难重重,依旧砥砺前行。他坚信,无论处境多么糟糕,只要坚持下去,磨难终将被喜悦取代。


5 和解,顿悟人生真谛

列夫·托尔斯泰说:“死亡,是万物不可逃避的终结。”不管你愿不愿意,每个人都会走到生命的尽头。

斯通纳62岁时被发现患有癌症,得知此事,他异常冷静,并叮嘱医生不要告诉任何人。回到学校,他便开始疯狂工作,直到把手里的事都处理完才去做手术。

术后,斯通纳不顾身体的衰弱,医生的劝阻,执意回家休养,他想静静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

斯通纳躺在床上,总是不由自主地回忆起这一生:

  • 想在教学路上走得更远,最终只是一名副教授;
  • 想研究文学,但只出版了一本无人问津的著作;
  • 想拥有幸福家庭,可面对的却是冷漠的妻子,叛逆的女儿。

这一生似乎除了失败还是失败,这个念头令他沮丧不已。可在沮丧之余又觉得遗漏了什么,他忍不住追问自己:“我还期待什么?”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斯通纳的心头,当他再次从昏睡中醒来,恍惚间听到窗外学生们欢快的笑声,一种愉悦感油然而生。他想起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带给他的震撼,想起了沉浸在文学世界里的快乐,想起了课堂上激情澎湃地讲授……

这一刻,他突然意识到,那些萦绕心头的失败,原来不值一提。

自己这一生,尽管有诸多坎坷,可始终坚持做着自己热爱的事,享受着其中的乐趣、激动和满足,这岂不比世人眼里的“成功”更有价值吗?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斯通纳释然了,他放下了心中的执念和遗憾,明白了自己的人生看似灰暗而平凡,但却是如此的真实与独特。

这不就是人生的真谛吗?既然如此,自己还有何期望呢?

克里斯拖弗·莫利说:“只有一种真正的成功,那就是用你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真正的胜利者,从来不是活成别人羡慕的样子,而是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即便生活不够完美,也要坦然接受这个事实,毕竟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态。

在平凡的生活里,勇敢地接受命运的馈赠,才能在活出自我的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璀璨。


6 关于婚姻

伊迪丝,这位女性选择斯通纳作为丈夫,并非出于对他深沉的爱慕,而是出于对自由的渴望,她希望通过婚姻逃离那个令她窒息的家庭。

斯通纳,一个沉浸在学术世界中的大学教授,他对待婚姻的态度更多是出于一种责任感,而非浪漫的追求。尽管一开始他对伊迪丝是一见钟情,但是他并不了解真实的伊迪丝。

所以他们各怀目的,然后闪婚了。他们的婚姻生活,充满了沉默和距离。斯通纳在书房里埋头苦读,而伊迪丝则在钢琴前寻找自己的慰藉。他们的对话稀少,彼此之间的理解更是难以触及。

这种沟通的缺失,逐渐成为了他们婚姻中的隐痛。

在《斯通纳》这部作品中,沉默不仅是斯通纳与伊迪丝之间沟通的障碍,更是他们内心挣扎与逃避的写照。

斯通纳,作为一个大学老师,他的世界充满了书籍和学术的追求,而伊迪丝,她的内心世界则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不满。

伊迪丝的沉默,是她对原生家庭束缚的无声抗议,也是她对斯通纳无法给予她所渴望生活的失望。她的冷漠,是对斯通纳学术生活的不理解,也是对自己在这段关系中角色的困惑。她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外在——比如重新装修房子——来寻求一种解脱,但这种改变从未触及她的内心。

斯通纳的沉默,则是他对自己婚姻选择的内疚和无力感的体现。他深知自己无法满足伊迪丝对情感的需求,也意识到自己的学术追求与家庭生活之间的冲突。他的沉默,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对伊迪丝情感无望后的回避。这种沉默,最终导致了他们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他们的婚姻,就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双方都在努力寻找出口,却又不知道如何打破僵局。

他们的生活,虽然在外人看来平静无波,但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

斯通纳与伊迪丝的婚姻,不仅是他们个人悲剧的体现,更是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婚姻状态的缩影。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许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而选择结婚,却忽视了婚姻中最重要的元素——爱情和沟通。

斯通纳的故事提醒我们,婚姻不应该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手段,而应该是两个人基于相互理解和爱情而做出的共同承诺。同时,斯通纳的故事也启示我们,沟通是婚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任何关系中,都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去倾听、理解和尊重对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坚实而温暖的家庭。

爱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我们去经营和维护。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得学会倾听对方的声音,理解对方的需求,尊重对方的选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婚姻中建立起真正的爱情,让爱情成为我们生活中最坚实的支柱。

“一个人很难持续的爱一个人,真正的爱情是在漫长的岁月里,一次次的重新爱上彼此。”也许这就是爱情本来的样子。


7 个人感受

思想家蒙田说:“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是一个人懂得如何做自己的主人。”就像斯通纳一样,在平凡的生活中,面对凄风苦雨,从不曾改变对自我的追求。

我们很多人都易被外在的事物所迷惑,忽略了自己的本心,一味地追求别人眼里的荣耀。直到回首过往,才悲哀地发现,自己活成了别人的影子。

在这纷繁杂乱的尘世中,唯有看清本心,方能不被外物所扰,于迷茫中见希望,在希望中成就独一无二的人生。

希望我这一生都能如这本书的腰封所言:即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