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答辩旁听
今天是毕业生答辩,虽然我还有其他的任务要做,但是我觉得抽出这个时间去旁听还是很重要的,因为我明年也要有这个经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 个人感受感觉好多人都是各种各样的管理系统,在听的过程中,感觉老师对这种管理系统都有些厌烦了。
在答辩的过程中,一定要展现出自己的自信,不要总是读PPT的文字,并且要多抬起头看老师,还有就是PPT中的内容不要放很多文字,要不然看着真的很难受。
除此之外,在做PPT的时候还是要做的美观一点吧,今天看的一些PPT真的一言难尽,一点想看下去的欲望都没有。所以说,有时间可以学一下做PPT,怎么做的美观大方,上了研究生肯定还有很多机会要用到PPT进行展示,所以这个技能学了不亏。
1.1 发现的别人的问题1.1.1 PPT
字有点小,看不清
格式混乱,有些同学展示代码,但是代码是直接复制的文本,一点高亮都没有,感觉一点不想看
有人在PPT中整活,但是最好还是不要整了,因为看老师的效果不太好
不要一直低头读PPT,另外不要只顾自己的感受,要看一下老师的反应
PPT中的图表可以加一些颜色,要不然感觉有点难看和生硬
没有实现的或者实现了一部分的内容不要写在其中
1.1 ...
数据结构第3章:栈和队列
1 栈1.1 栈的定义栈是只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的线性表。
只允许在一端插入和删除的顺序表
允许插入和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 (top)
另一端称为栈底(bottom)
不含元素的空表称空栈
特点: 先进后出(FILO)或后进先出(LIFO)
栈的数学性质:
n个不同元素进栈,出栈元素不同排列的个数是 $ \frac{1}{n + 1} C_{2n}^{n} $,上述公式被称为卡特兰(Catalan)数。
1.2 栈的存储结构1.2.1 顺序存储采用顺序存储的栈称为顺序栈,它利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存放自栈底到栈顶的数据元素,同时附设一个指针(top)指示当前栈顶元素的位置。
若现在有一个栈,$StackSize=5$,则栈的普通情况、空栈、满栈的情况分别如下图所示:
1.2.2 共享栈利用栈底位置相对不变的特征,可让两个顺序栈共享一个一维数组空间,将两个栈的栈底分别设置在共享空间的两端,两个栈顶向共享空间的中间延伸,如下图所示:
两个栈的栈顶指针都指向栈顶元素,$ top_0 = -1 $ 时 0 号栈为空,$ top_1 = Max ...
概率论第3章: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 二维随机变量1.1 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设 E 是一个随机试验, 它的样本空间是$S={e}$,设$X=X(e), Y=Y(e)$是定义在 S 上的随机变量,由它们构成的一个二维向量(X,Y)叫做二维随机变量或二维随机向量。
定义1:设(X,Y)是二维随机变量,对于任意实数x和y,二元函数$F(x, y)=P{(X \leq x) \cap(Y \leq y)}=P{X \leq x, Y \leq y}$称为二维随机变量(X,Y)的分布函数,或者称为随机变量X和Y的联合分布函数。
1.1.1 分布函数的函数值的几何解释将二维随机变量(X,Y)看成是平面上随机点的坐标, 那么, 分布函数F(x, y)在点(x, y)处的函数值就是随机点(X,Y)落在下面左图所示的, 以点(x, y)为顶点而位于该点左下方的无穷矩形域内的概率。
$随机点 (X, Y) 落在矩形域 x_{1}<x \leq x_{2}, y_{1}<y \leq y_{2}$内的概率为:
$$\begin{array}{c}P\left(x_{1}&l ...
概率论第2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 随机变量1.1 随机变量概念的产生在实际问题中,随机试验的结果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由此就产生了随机变量的概念。
有些试验结果本身与数值有关(本身就是一个数).
在有些试验中,试验结果看来与数值无关,但我们可以引进一个变量来表示它的各种结果. 也就是说,把试验结果数值化.
这种对应关系在数学上理解为定义了一种实值单值函数.
1.2 随机变量的定义
说明:实值单值函数随试验结果的不同而取不同的值,因而在试验之前只知道它可能取值的范围,而不能预先肯定它将取哪个值。
随机变量通常用大写字母X, Y, Z, W, N 等表示;随机变量所取的值,一般采用小写字母 x, y, z, w, n等。
1.2.1 引入随机变量的意义有了随机变量,随机试验中的各种事件,就可以通过随机变量的关系式表达出来.
如:每小时查看手机的次数,用X表示,它是一个随机变量.
由于试验结果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概率,随机变量的取值也有一定的概率。
随机变量概念的产生是概率论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引入随机变量后,对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研究,就由对事件及事件概率的研究扩大为对随机变量及其取值规 ...
概率论第1章: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1 随机试验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一门数学学科。
1.1 随机现象随机现象的特征:条件不能完全决定结果。
1.1.1 确定性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现象称为确定性现象。
1.1.2 随机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实例1:在相同条件下掷一枚均匀的硬币,观察正反两面出现的情况。
说明:
随机现象揭示了条件和结果之间的非确定性联系 , 其数量关系无法用函数加以描述
随机现象在一次观察中出现什么结果具有偶然性, 但在大量试验或观察中, 这种结果的出现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性
随机现象是通过随机试验来研究的。
1.2 随机试验在概率论中,把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的试验称为随机试验。
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地进行
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止一个, 并且能事先明确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
进行一次试验之前不能确定哪一个结果会出现
说明:
随机试验简称为试验, 是一个广泛的术语。它包括各种各样的科学实验, 也包括对客观事物进行的 “调查”、“观察”或 “测量” 等
随机试验通常用 E 来表示
2 样本空间、随机事件2.1 样本空间、样本点一个随机试验E的所有可能结 ...
数据结构第4章:串
1 串的存储1.1 定长顺序存储表示12#define MAXSTRING 255 // 用户可在255以内定义最大串长typedef unsigned char SString [ MAXSTRLEN +1 ];
1.2 堆分配存储表示存储空间是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动态分配得到的,在堆中使用malloc函数和free函数完成动态存储管理。
12345typedef struct{ char *Ch; // 若是非空串,则按串长分配存储区,否则ch为NULL int Length; // 串长度}HString;
1.3 块链存储表示类似于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也可采用链表方式存储串值。
每个结点既可放一个字符,也可以存放多个字符,每个结点称为块,整个链表称为块链结构。
块链的效率:
每个结点中数据域越大,效率越高。
$$ 存储密度 = \frac{串所占的存储位}{实际分配的存储位}$$
1234567891011#define CHUNKSIZE 80 // 块大小typedef struct Chunk{ cha ...
数据结构第5章:树与二叉树
1 树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树型结构是一类重要的非线性结构。树型结构是结点之间有分支,并且具有层次关系的结构,它非常类似于自然界中的树。树结构在客观世界国是大量存在的,例如家谱、行政组织机构都可用树形象地表示。
树在计算机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编译程序中,用树来表示源程序的语法结构;在数据库系统中,可用树来组织信息;在分析算法的行为时,可用树来描述其执行过程,等等。
1.1 树的定义定义:树(tree)是n(n>0)个结点的有限集T,其中:有且仅有一个特定的结点,称为树的根(root)。
当$n>1$时,其余结点可分为$m(m>0)$个互不相交的有限集T1,T2,……Tm,其中每一个集合本身又是一棵树,称为根的子树(subtree)。
特点:
树中至少有一个结点——根
树中各子树是互不相交的集合
1.2 基本概念
结点(node)——指树中的一个数据元素,包括数据项及若干指向其子树的分支。一般用一个字母表示。
结点的度(degree)——结点拥有的子树数
叶子(leaf)——度为0的结点,也叫终端结点。
分支结点——除叶子结点外的所有结点,也k叫非终 ...
数据结构第6章:图
1 图的存储图的存储结构至少要保存两类信息:
顶点的数据
顶点间的关系
如何表示顶点间的关系?
1.1 邻接矩阵图的邻接矩阵(Adjacency Matrix) 存储方式是用两个数组来表示图。一个一维数组存储图中顶点信息,一个二维数组(称为邻接矩阵)存储图中的边或弧的信息。
设图 G 有 n 个顶点,则邻接矩阵 A 是一个$n ∗ n$的方阵,定义为:
下图是一个无向图和它的邻接矩阵:
可以看出:
无向图的邻接矩阵一定是一个对称矩阵(即从矩阵的左上角到右下角的主对角线为轴,右上角的元与左下角相对应的元全都是相等的)。 因此,在实际存储邻接矩阵时只需存储上(或下)三角矩阵的元素。
对于无向图,邻接矩阵的第i行(或第i列)非零元素(或非∞元素)的个数正好是第i个顶点的度。
有向图中:
顶点 $ V_{i} $ 的出度是A中第 i 行元素之和
顶点 $ V_{i} $ 的入度是A中第 i 列元素之和
邻接矩阵存储适用于稠密图。
1.2 邻接表当一个图为稀疏图时(边数相对顶点较少),使用邻接矩阵法显然要浪费大量的存储空间,如下图所示:
而图的邻接表法结合了顺序存储和链式 ...
数据结构第7章:查找
1 总览查找表:查找表是由同一类型的数据元素(或记录)构成的集合。由于“集合”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完全松散的关系,因此查找表是一种非常灵便的数据结构,可以用其他的数据结构来实现。
动态查找表:若在查找的同时对表做修改操作(插入删除等)则相应的表称之为动态查找表;否则称之为静态查找表。
平均查找长度ASL(查找算法的评价指标):为确定记录在查找表中的位置,需和给定值进行比较的关键字个数的期望值,称为查找算法在查找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Average Search Length)。
对查找表常进行的3种操作:
查询某个特定的值是否在表中
插入一个元素
删除一个元素
2 顺序查找和折半查找2.1 顺序查找算法思想:通过数组下标递增来顺序操作每个元素,返回结果。
优点:对数据存储结构没有任何要求。
缺点:平均查找长度$ASL=n$,效率较低。
2.2 折半查找折半查找是一种效率高效的查找方法,但是仅适用于有序的顺序表。
折半查找算法思路:(非递归)
设表长为n、low、high和mid分别指向待查元素所在区间的上界、下界和中点,key为给定的要查找的值。
初始时,令lo ...
计算机网络第2章:物理层
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物理层的作用是要尽可能地屏蔽掉不同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
用于物理层的协议也常称为物理层规程 (procedure)。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
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的意义。
过程特性 :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包括三大部分:源系统(或发送端、发送方)、传输系统(或传输网络)和目的系统(或接收端、接收方)。
2.1.1 常用术语
数据 (data) —— 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signal) —— 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信号 (analogous signal) —— 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信号 (digital signal) —— 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