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919年。

1 前言

在十月初的时候就读完了这本书,第一次了解到这本书是在高中,当时书店里有卖这本书,而且很火,但是自己一直没有读书的习惯,所以从来没看过。现在读完之后给我带来的感受是非常深刻的,一个人可以为自己的理想付出到什么地步,这是让我震惊的。而我的理想又是什么呢?不禁让我发问,最后看到毛姆对斯特里克兰在墙壁上作画的描写,感觉是这本书的高潮。

现在有时间写下此文,希望能一直激励我不断前进。希望我有一个自由的灵魂,随便飞到哪里都可以。


2 经典语录

  1.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2. 凡是他维护体面的,都被说成虚伪;凡是他铺陈渲染的,都被当作谎言;凡是对某些事保持沉默的,干脆被斥为背叛。
  3. 为了使灵魂安宁,一个人每天至少该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
  4. 我们为自己荒诞不经的行为,蒙上一层体面的缄默,并不觉得虚伪。
  5. 同情心应该像一口油井;惯爱表现同情的人却让它喷涌而出,反而让不幸的人受不了。
  6. 文明人践行一种奇怪的才智:他们把短暂的生命浪费在烦琐的事务上。
  7. 卑鄙与高尚,邪恶与善良,仇恨与热爱,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灵中。
  8. 我可以告诉你,为什么他抛弃自己的妻子——纯粹是自私,再没别的。
  9. 我爱她,远远胜过爱我自己。要我说,爱情中如果考虑自尊,只能说明你更爱自己。
  10. 我不需要爱情。我没有时间恋爱。这是人性的弱点。我是个男人,有时候我需要女人。当我的欲望满足了,我就会去忙别的事情。真是讨厌,我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它囚禁着我的精神;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不受欲望支配,自由自在地去工作。因为女人除了爱情什么也不懂,所以她们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简直荒谬。她们还想说服我们,让我们相信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实际上,这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我只知道欲望。这是正常的、健康的。爱情是一种病。女人是我取乐的工具;我没耐心让她们当我的什么助手、搭档、伴侣。
  11. 一个人往往不是他想成为的那种人,而是他不得不成为的那种人。
  12.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怎么能叫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
  13.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时候。
  14. 人世漫长又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有人抬头看月亮,有人低头捡碎银。
  15. 我必须画画,我控制不了自己。如果一个人失足落水,那么他泳技好不好并不重要,反正他必须挣扎着游上岸,不然就会被淹死。

3 关于高更

斯特里克兰在生命终结之前创作的这幅画的原型,是一八九七年高更在塔希提岛创作的巨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斯特里克兰的人物原型是后印象派巨匠之一的高更。

高更早年在海轮上工作,后来又到法国海军中服务,二十三岁当上了股票经纪人,收入丰厚,还娶了一位漂亮的丹麦姑娘为妻。他的正业虽是如此,但早在一八七三年就开始画画,并收藏印象派画家作品。一八八二年股市大崩盘,在自己绘画天赋的召唤之下,三十五岁的高更毅然辞去了股票经纪人的工作,专心致力于绘画,三十八岁时与家庭基本断绝了关系,长期过着孤独的生活。一八九一年至一八九三年,以及一八九五年至一九零一年,高更曾两度前往塔希提岛,长期居住并进行创作。这些都和斯特里克兰多少相似。但与小说中的斯特里克兰不同的是,高更没有得麻风病,也没有失明,更没有完全断绝与世俗世界的联系,他始终在与妻子通信,抱怨缺钱以及生活的艰难,特别是,他不断将在塔希提创作完成的作品运回巴黎,挂进画廊出售,虽然很不理想。

一八九七年,高更的生活贫困潦倒,又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当他最爱的小女儿艾琳因肺炎死亡的消息传来,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他服毒自杀,想彻底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自杀未遂。这次事件后,他带着沉积已久的激情,创作了巨幅油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对此,高更曾说:“我希望能在临死之前完成一幅巨作。在整整一个月内,我几乎不分昼夜地以我前所未有的热情从事创作。我完全不用模特儿,在粗糙的麻袋布上直接作画,以至于看来十分粗糙,笔触相当草率,恐怕会被认为是未完成的作品。确实,我自己也无法十分明确地断定。可是我认为这幅画比我以前的任何作品都要优秀。今后也许再也画不出比它更好的或同样好的作品了。我在死之前把我全部精力都倾注在这幅作品中了。这幅画是高更的巅峰之作,正因为最具代表性,毛姆才借用它来安排斯特里克兰的最终命运。

这幅作品在远离文明世界的塔希提创作,将人类的原始记忆、宗教信仰和凡俗生活进行了完整的提炼和浓缩。这种追问,既是一种来自精神的伟大哲思,也是人类情感记忆的凝结,最终生命通过艺术得以升华,从而达到最高的精神涅槃。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是最终极的精神追问。当人类的精神性抵达了它自身,它便超越了自我与他人、肉体与灵魂,它就在它自身中守护住它自身并且为了这个自身而存在,不再需要任何物质性的东西,哪怕是所谓的艺术杰作。这正是艺术创作的心声:当你完成了最伟大的作品,它便离你而去,因为艺术的最高诉求并非任何实体,而是那遥不可及的精神的涅槃。付之一炬正是涅槃的象征。和高更相比,斯特里克兰的死和他的杰作的毁灭更显得撼动人心,这正是小说的高明与真实之处。


4 理想与现实

对于当代社会而言,它是一面映照现实的镜子,警示人们切勿在物欲横流中迷失自我,忽略内心真正的渴望。同时,也提醒人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要有勇气面对可能的孤独和牺牲。

理想与现实总是相差十万八千里,需要你怀着坚定的信念一点一点的追寻。就像斯特里克兰德先生一样。 想要追求心中的梦想,但这梦想与自己所处的现实格格不入。在度过了十几年的婚姻生活后,毅然决然离开妻子儿女去巴黎画画,宁可忍受身体的各种困苦,甚至精神上的孤独寂寞。

书中有三种追寻自己梦想的生活状态,这三种生活状态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同时,也映射着我们每一个人,在寻求自己心中的月亮时,所面临的不同的生活状态。

当你看懂了月亮与六便士,你就走出了焦虑。

极致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即便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也在所不惜

斯德里克兰德先生在40岁的某一天,给妻子留下一封信,独自来到巴黎一个阴暗的小旅馆画画,从此开始了对梦想的追求。他在潮湿阴暗的小旅馆里忍饥挨饿;在游轮上,他为一口吃的沦为搬运工;在塔西提岛,他身患麻风病也不曾搁下画笔。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为了追求心中的月亮,他宁可抛家舍业,身心备受摧残,甚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为自己的画追求最高境界。这种极致的生活极少有人能做到,甚至会有人认为这是自讨苦吃。因此,最好在理想与现实这两点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既支撑你做自己的成长状态,又能兼顾家庭生活。

在这一点上,很佩服冯唐先生所说的在生活与工作之间切换自如。怎么做到的?他分享了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 4 点体会。

  1. 有所逼:你想做什么刚开始肯定是要逼一逼自己的,否则你习惯性的做法和思维不可能达到你想要的状态。你想读书,那你就要想办法让自己静下来,逼自己每天读两页书。
  2. 有所专:这个指专心和专业。你选择一个自己喜欢或熟悉的领域,排除一切干扰,专心的做这个领域。沉下去,不要人云亦云。
  3. 有所规:给自己立一个规矩,或者规范。让自己每天按照这个规矩行事,容易形成良好的习惯。
  4. 有所贪:贪其实不是坏东西,贪代表一个人的欲望,如果一个人连欲望都没有,何谈获得?

只是贪应用在你自己认为能够提升自身能力的事情上。所以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有时候不但要有斯特里克兰德先生的决绝,还要有内心的一种贪念。

这种贪念会支撑着我们为心中的梦想持续不断努力,真正的向自己的目标靠近。


5 吾心安处是故乡

亚伯拉罕是个才华出众的犹太人。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一家知名医院做外科医生,前程一片光明。但正式上班前的一次旅行,让他脱离了世俗的轨道——他放弃了众人艳羡的职位,在亚历山大的政府部门做了个地位低微的卫生检疫员。

毕业十年后,“我”偶遇亚伯拉罕。他衣着寒酸,生活拮据,头顶秃得厉害,娶了一个丑陋的希腊女人。但亚伯拉罕说,他从来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十年前,当他乘坐的货船在亚历山大港停靠的时候,望着这个城市,他突然感到无比自由,觉得这里才是他的故乡。

正所谓“吾心安处是故乡”,于是在不到一分钟时间内,他做出决定要在亚历山大度过余生。

亚伯拉罕说,自己挣的钱不多,但过日子够用,“这辈子过得无比美妙”,别无所求。亚伯拉罕辞职后,他的同学亚力克接了他的岗位。亚力克功成名就,娶了一个美丽的妻子,一年有一万镑的收入。在他眼里,亚伯拉罕是个浪掷才华的可怜家伙。他性格乖张,糟蹋了自己的人生。

此时,毛姆发出了灵魂提问,

“难道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生活在你最怡然自得的环境中,心平气和、淡泊宁静就是把人生糟蹋了吗?难道成为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年入上万英镑、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吗?”

“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和“淡泊宁静的心灵生活”究竟应该选择哪个?

跟亚伯拉罕一样,斯特里克兰也离开了巴黎,找到了一个可以平静度过余生的地方——塔西提岛。在这里他娶了一个淳朴的土著姑娘,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在别人眼里,他是个游手好闲的懒汉,每天画一些别人看不懂的画,但他毫不在意。在这里,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创作出此生最重要的画作。

他死后,人们才发现他是个天纵奇才,他的画妙不可言又神秘莫测。虽然生命的最后几年他身患麻风病,双目失明,深受病痛和贫穷的折磨,但他从未抱怨过命运,从未丧失过勇气。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的心灵都是安详而又镇定的。

亚伯拉罕和斯特里克兰在很多人眼里不可理喻。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各人有各人的追求,各人有各人的选择,最终是求仁得仁的结果而已。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淡泊宁静的生活和心灵的富足唾手可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永远没有尽头。

对于世俗中的我们,不可能像斯特里克兰一样,放下一切去追寻心中的月亮。但在追求六便士的路上,我们可以选择同时安顿好自己的心灵。勿忘初心,“心安”就是最成功的人生状态!

难的是,如何安顿这颗躁动的心,“心安”之处究竟在何方?


6 去追求你的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确实为很多人解决了人生的疑难。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我承认这种生活(世俗眼中的安稳)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一个人应该怎样生活,应该是自己的选择。

《月亮和六便士》的斯特里克兰德,按照世俗的标准,他抛妻弃子不负责任,可是抛开世俗的标准,他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又有什么错?

作家蔡崇达(《皮囊》的作者)读后说:“这本书(《月亮和六便士》)让我明白,如果我一辈子不忠于自己内心的声音的话,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开心。”

当人生面临选择的时候,不仅需要勇气,还要听从自己的内心。只有忠于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真正的自己,人生才会快乐,也便不会有遗憾。

什么是生活?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这些没有人能真正告诉你,需要你自己满怀勇气,像小说主人公那样抛弃一切,用整个灵魂去探索。在这个以物质为上帝的时代,用浅薄的幸福、成功来量死你的世界,你该怎样过完你的人生?人生如梦,你是希望枕着月亮还是六便士?很多人渴望名声,追求利益,很多人希望名利双收;大多数人按部就班,过着平庸乏味的生活;也有一些人忽然如梦方醒,一骨碌爬起,去寻找真正有价值的生活。

希望我能在追逐六便士的时候,也能拥有心中的月亮,全力以赴,过好自己的每个当下的人生。


7 个人感受

我可以为我的理想拼尽一切,我也期待为了我的理想拼尽一切。仿佛此刻我的世界里只有那闪闪发光的月亮,就是此刻,属于我的时间已经到来了,属于我的命运已经到来了,属于我的灵魂已经逐渐变得自由了。

我希望我的灵魂变得更加厚实、丰满,飞到我的肉体到达不了的地方,飞到属于我的塔西提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