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第1章: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1 随机试验
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一门数学学科。
1.1 随机现象
随机现象的特征:条件不能完全决定结果。
1.1.1 确定性现象
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现象称为确定性现象。
1.1.2 随机现象
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实例1:在相同条件下掷一枚均匀的硬币,观察正反两面出现的情况。
说明:
- 随机现象揭示了条件和结果之间的非确定性联系 , 其数量关系无法用函数加以描述
- 随机现象在一次观察中出现什么结果具有偶然性, 但在大量试验或观察中, 这种结果的出现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性
随机现象是通过随机试验来研究的。
1.2 随机试验
在概率论中,把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的试验称为随机试验。
- 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地进行
- 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止一个, 并且能事先明确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
- 进行一次试验之前不能确定哪一个结果会出现
说明:
- 随机试验简称为试验, 是一个广泛的术语。它包括各种各样的科学实验, 也包括对客观事物进行的 “调查”、“观察”或 “测量” 等
- 随机试验通常用 E 来表示
2 样本空间、随机事件
2.1 样本空间、样本点
一个随机试验E的所有可能结果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随机试验E的样本空间,记为S。样本空间中的元素,即E的每个结果,称为样本点。
实例1 将一枚硬币抛掷两次, 观察正面H、反面T出现的情况。
则样本空间:$S={(H,H), (H,T), (T,H), (T,T)}$
- 试验不同, 对应的样本空间也不同.
- 同一试验, 若试验目的不同, 则对应的样本空间也不同.
- 建立样本空间, 事实上就是建立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因此 , 一个样本空间可以概括许多内容大不相同的实际问题.
2.2 随机事件的概念
随机试验 E 的样本空间 S 的子集称为 E 的随机事件, 简称事件。通常以大写英文字母 A, B, C, 来表示事件。
- 当且仅当集合A中的一个样本点出现时, 称随机事件A发生.
- 随机试验、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的关系:每一个随机试验相应地有一个样本空间, 样本空间的子集就是随机事件。
2.3 事件间的关系与事件的运算
2.3.1 随机事件的运算规律
- 幂等律:$A \cup A=A, \quad A \cap A=A$
- 交换律:$A \cup B=B \cup A, \quad A \cap B=B \cap A$
- 结合律:
$$
\begin{array}{l}(A \cup B) \cup C=A \cup(B \cup C) \ (A \cap B) \cap C=A \cap(B \cap C)\end{array}
$$
- 分配律:
$$
\begin{array}{l}A \cap(B \cup C)=(A \cap B) \cup(A \cap C) \ A \cup(B \cap C)=(A \cup B) \cap(A \cup C)\end{array}
$$
- 德摩根定律:
$$
\overline{A \cup B}=\bar{A} \cap \bar{B}, \overline{A \cap B}=\bar{A} \cup \bar{B}
$$
2.3.2 概率论与集合论之间的对应关系
3 频率与概率
3.1 频率的定义与性质
3.1.1 定义
在相同的条件下,共进行了n次试验,在这n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n_A$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数。比值$\frac{n_{A}}{n}$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率,并记成$f_{n}(A)$。
3.1.2 性质
设 A 是随机试验 E 的任一事件, 则有
- $0 \leq f_{n}(A) \leq 1$
- $f_{n}(S)=1$
- $若 A_{1}, A_{2}, \ldots, A_{k} 是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 则$
$$
f_{n}\left(A_{1} \cup A_{2} \cup \ldots \cup A_{k}\right)=f_{n}\left(A_{1}\right)+f_{n}\left(A_{2}\right)+\ldots+f_{n}\left(A_{k}\right)
$$
例1 将一枚硬币抛掷 5 次、50 次、500 次, 各做7 遍, 观察正面出现的次数及频率.
随n的增大, 频率 f 呈现出稳定性。可见,在大量重复的试验中, 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具有稳定性. 即通常所说的统计规律性。
3.2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
1933年, 苏联数学家柯尔莫哥洛夫(Kolmogorov)提出了概率论的公理化结构, 给出了概率的严格定义, 使概率论有了迅速的发展.
3.2.1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设E是随机试验,S是它的样本空间,对于E的每一个事件A赋予一个实数 $P(A)$,称之为事件A的概率,如果它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 $P(A) \geq 0 $(非负性)
- $P(S)=1$(规范性)
- 对于两两互斥是将$A_1,A_2,…$,有可列可加性:
$$
P(A_1+A_2+…) = P(A_1) + P(A_2)+ \cdots
$$
3.2.2 概率的性质
- $P(\varnothing)=0$
- $若 A_{1}, A_{2}, \ldots, A_{n} 是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 则有$
$$
P\left(A_{1} \cup A_{2} \cup \cdots \cup A_{n}\right)=P\left(A_{1}\right)+P\left(A_{2}\right)+\cdots+P\left(A_{n}\right)
$$
- $设 A, B 为两个事件,且 A \subset B, 则P(A) \leq P(B), \quad P(B-A)=P(B)-P(A) .$
- $对于任一事件 A, P(A) \leq 1.$
- $设 \bar{A} 是 A 的对立事件, 则 P(\bar{A})=1-P(A).$
- $(加法公式)对于任意两事件 A, B,有P(A \cup B)=P(A)+P(B)-P(A B) .$
三个事件和的情况:
$$
\begin{aligned} & P\left(A_{1} \cup A_{2} \cup A_{3}\right) = {P}\left(A_{1}\right)+{P}\left(A_{2}\right)+{P}\left(A_{3}\right)-{P}\left(A_{1} A_{2}\right)-{P}\left(A_{2} A_{3}\right)- {P}\left(A_{1} A_{3}\right)+{P}\left(A_{1} A_{2} A_{3}\right) .\end{aligned}
$$
4 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
4.1 等可能概型
4.1.1 定义
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试验称为等可能概型或古典概型。
- 试验的样本空间只包含有限个元素;
- 试验的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
4.1.2 古典概型中事件概率的计算公式
设试验E的样本空间由n个样本点构成,A为E的任意一个事件,且包含m个样本点,则事件A出现的概率记为:
$$
P(A)=\frac{m}{n}=\frac{A \text { 所包含样本点的个数 }}{\text { 样本点总数 }}
$$
称此为概率的古典定义。
4.2 排列组合相关知识
4.2.1 加法原理
设完成一件事有k类方法,每类又分别有$m_1 , m_2, …, m_k$种方法,而完成这件事只需其中一种方法,则完成这件事共有$m_1 + m_2+…+m_k$种方法.
4.2.2 乘法原理
设完成一件事有n个步骤.第一步有m1种方法、第二步有m2种方法,…,第n步有mn 种方法,则完成这件事共有$m_{1} \times m_{2} \times \ldots \times m_{n}$种方法.
4.2.3 不同元素的选排列
从n个不相同的元素中无放回取k个的排列(k < n),称为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k个元素的选排列, 共有$\boldsymbol{P}_{n}^{k}$种。当 n=k 时,称n个元素的全排列, 共有n!种。
$$
P_{n}^{k}=n(n-1)(n-2) \ldots(n-k+1)=\frac{n!}{(n-k)!}
$$
4.2.4 组合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m个而不考虑其次序的排列(组合),共有:
$$
C_{n}^{m}=\frac{n(n-1) \cdots(n-m+1)}{m!}
$$
4.2.5 不同元素的重复排列
从n个不同的元索中,有放回地取k个元素进行的排列,共有${n}^{k}$种(元素允许重复$1 \leqslant k \leqslant n$)。
4.2.6 不全相异元素的排列
在n个元素中,有m类不同元素、每类各有k1, k2 ,… km 个,将这n个元素作全排列,共有:
$$
\frac{n!}{k_{1}!k_{2}!\cdots k_{m}!}
$$
4.2.7 环排列
从n个不同元素中,选出m个不同的元素排成一个圆圈的排列,共有:
$$
C_{n}^{m} \frac{m!}{m}=C_{n}^{m}(m-1)!
$$
4.3 古典概型的基本模型: 摸球模型
4.3.1 无放回地摸球
问题1 设袋中有4 只白球和 2只黑球, 现从袋中无放回地依次摸出2只球, 求这2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
4.3.2 有放回地摸球
问题2 设袋中有4只红球和6只黑球, 现从袋中有放回地摸球3次, 求第1、2次摸到黑球、第3次摸到红球的概率.
4.4 古典概型的基本模型:球放入杯子模型
4.4.1 杯子容量无限
问题1 把 4 个球放到 3个杯子中去, 求第1、2个杯子中各有两个球的概率, 其中假设每个杯子可放任意多个球.
4.4.2 每个杯子只能放一个球
问题2 把4个球放到10个杯子中去, 每个杯子只能放一个球, 求第1 至第4个杯子各放一个球的概率.
4.5 几何概型
当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是某个区域,并且任意一点落在度量 (长度、 面积、体积) 相同的子区域是等可能的,则事件 A 的概率可定义为
$$
P(A)=\frac{S_{A}}{S}
$$
其中S是样本空间的度量,Sa是构成事件A的子区域的度量,这样借助于几何上的度量来合理规定的概率称为几何概型。
说明:当古典概型的试验结果为连续无穷多个时,就归结为几何概型。
例8 甲、乙两人相约在 0 到 T 这段时间内, 在预定地点会面. 先到的人等候另一个人, 经过时间 t (t<T) 后离去. 设每人在0 到T 这段时间内各时刻到达该地是等可能的, 且两人到达的时刻互不牵连. 求甲、乙两人能会面的概率.
4.6 总结
5 条件概率
5.1 定义
设A,B是两个事件,且P(A)> 0, 称:
$$
P(B \mid A)=\frac{P(A B)}{P(A)}
$$
为事件 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
5.2 性质
说明:P(B|A)与P(AB)的区别
5.3 乘法定理
5.3.1 波里亚罐子模型
例2 一个罐子中包含b个白球和r个红球. 随机地抽取一个球,观看颜色后放回罐中,并且再加进 c 个与所抽出的球具有相同颜色的球. 这种手续进行四次,试求第一、二次取到白球且第三、四次取到红球的概率.
当 c > 0 时,由于每次取出球后会增加下一次也取到同色球的概率. 这是一个传染病模型. 每次发现一个传染病患者,都会增加再传染的概率。
5.4 全概率公式
5.4.1 样本空间的划分
5.4.2 定义
说明:全概率公式的主要用处在于它可以将一个复杂事件的概率计算问题, 分解为若干个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问题, 最后应用概率的有限可加性求出最终结果。
5.5 贝叶斯公式
5.6 总结
6 独立性
6.1 两事件的独立性
定理1:事件A、B独立的充要条件为$P(A \mid B)=P(A), P(B)>0$或$P(B \mid A)=P(B), P(A)>0$。
定理 2 若两事件A、B独立, 则 $\bar{A} 与{B}, {A} 与 \bar{B}, \bar{A} 与 \bar{B}$也相互独立。
6.2 多个事件的独立性
四个等式同时成立, 则称事件A、B、C相互独立。
当事件A、B、C两两独立时,等式$P(A B C)=P(A) P(B) P(C)$不一定成立。